楊光華:長江新時代,武漢的兩大時代機會

观点网

2020-11-18 09:43

  • 在長江時代,武漢将城市的精華集中在長江兩岸,建設好長江新區,抓住長江經濟帶與雙循環的時代機遇,武漢将成為最大的受益城市之一。

    楊光華 最近,有兩件大事關繫武漢未來。

    深圳、上海講話後,領導為長江經濟帶專門開了一次座談會。

    兩年前,同樣的座談會在武漢開過一次。

    這次座談會上提出,長江經濟帶,是雙循環的主動脈。一張藍圖繪到底,布局一批重大創新平台,加快培育内陸開放高地。

    在這一國家戰略之下,武漢是長江經濟帶的中部支點城市。

    第二件事,是RECP的簽署。

    這個多邊貿易的國家利好,也将影響武漢的内陸開放。

    據統計,2019年武漢市進出口總值2440.2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武漢進出口總值1828.9億元。

    陽邏港、貨運航線、跨境專列,将打通武漢與世界的外循環。未來的武漢,内聯九州,外通全球,是一個超級樞紐城市。不久前,武漢獲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城市,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功能。

    兩大利好,一内一外,徹底打通雙循環。武漢将建設世界一流内陸港口與内陸開放高地。從這個角度,更容易理解武漢的城市價值。

    這兩大城市利好,未來都與長江有淵源。回顧武漢的歷史,發現武漢的每次變革,也與長江有關。

    01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武漢的天然城市主軸。

    長江流過武漢的長度,大概是145公里。長江與漢江在此交匯,最終匯入大海。武漢有着這種通江達海的優勢。

    500多年前,漢江沿線的城市,人們沿着漢水,走出大山。水稻等農産品、礦産沿着漢水,運送到漢正街附近,再轉運到長江上。

    當時長江里風高浪急,漢江里的小船不能進入長江,就在漢江口的簡陋碼頭停靠。

    這里曾出現過萬商雲集的景象。“數十里帆樯林立,舟中為市”,“賈船客舫,不可勝計”。

    同時,從長江上運來的全國各地的商品,從這里改成小船,沿着漢江,運到漢江沿線城市。

    500多年前,長江與漢江交匯處,就成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舟船滿江,商賈畢集,來的都是各地的淘金商人,“此地從來無土著,九分商賈一分民”,“十里帆樯依市立,萬家燈火徹霄明”。

    500多年前,漢口因長江而興盛。

    02

    “一線貫通,兩江交匯,三鎮雄峙,四海呼應”,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長江是武漢最好的見證。

    張之洞的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荣氏家族的面粉廠、武漢的宗關水廠,就擇址于漢江匯流長江的地方。

    160多年前,武漢因長江而現代化、國際化。外商從上海坐着大船而來,他們就在漢正街的旁邊,建了數十個适合大船停靠的現代碼頭。

    貿易多了後,江漢關就出現了。再後來,洋人在漢口老城邊上劃走一塊地,建立租界。越洋海輪從漢口直達倫敦、漢堡、鹿特丹等城市。

    領事館、洋行、銀行等大樓林立。在租界内,還劃出地塊用于他們的商人與僑民居住。小汽車、電燈、電報、電話、電影院、俱樂部、歌舞廳等等,洋玩意出現在租界里。

    日本人的租界選址,在五國租界里最為偏僻。按照常理,它有理由更靠近江漢關,當時也有空地。狡猾的日本人,則選離江漢關最遠的地方。

    對租界有深入研究的作家胡榴明判斷,日本人當時是看中了地塊旁邊的鐵路,離從上海來的貨船最近。日本人在這里建自己的碼頭,搶别人的生意。後來,日本人發現他們的判斷錯了。生意還是留在漢正街與江漢關。

    胡老師說,上世紀50-80年代,長江邊很繁荣。到90年代,開始衰落。改革開放後,高速公路與鐵路運輸,逐漸代替水路運輸。

    人們回憶,宜昌柑橘、重慶花椒、涪陵榨菜、上海大白兔奶糖,帶到武漢都是搶手貨。1986年武漢港客運達到巅峰狀态,從這里可以坐船到上海、重慶、宜昌、甯波等地,春運時日發班30次左右。

    03

    放眼世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塞納河是巴黎的母親河。巴黎人說,沒有塞納河,就沒有巴黎。

    巴黎的景點,大多分布在河的兩岸。左岸是美術館、咖啡館、書店和畫廊。右岸則是羅浮宮、愛麗絲宮和香榭麗舍大道等建築。塞納河上有36座橋,風格迥異。巴黎的歷史,最終沉澱在河的兩岸。

    泰晤士河,從倫敦中心穿越而過。泰晤士是一部流動的英國歷史。以泰晤士河為軸心,博物館、奢侈品購物等四大主題内容。

    1985年,貨輪運輸退出,轉為遊輪觀光。30年前荒廢的舊貨運碼頭,變成新金融中心。泰晤士河兩岸,分布着城市公園、綠地、雕塑和主題廣場。

    對標國内,武漢長江兩岸,向上海黃浦江、杭州錢塘江、深圳灣學習,除了總部經濟、金融商務外,還要有文化藝術、城市客廳、博物館等城市功能。

    沒有長江,也就沒有武漢。沒有長江兩岸的復興,也就沒有武漢的復興。武漢未來的100年,可以參考泰晤士河、塞納河,對標黃浦江、深圳灣。

    04

    武漢最貴的地,都在長江邊。

    4年前,在漢陽濱江,武漢樓面地價第一次破2萬元。幾天前,漢口二七一宗不看江的純住宅地,樓面地價破3萬元,成為武漢的單價新地王。

    在武漢長江兩岸,濱江商務區太多,太分散。濱江商務區的核心靈魂,在于商務功能,在于金融、科技等産業聚集,而不是高樓與住宅。

    兩岸的商務區,未來是區域招商能力的比拼。站在城市的高度,規劃一個有影響力的濱江商務區,而不是各個區域單打獨鬥。

    當世界500強總部、國内外金融機構、全球性公司入駐長江兩岸時,武漢的長江經濟引擎才能啟動。

    一次沙龍上,文史研究者盧綱提出,一個武漢相當于三個大城市。漢口相當于天津,武昌相當于南京,漢陽相當于長沙。

    如今,武漢的兩江四岸,夜晚燈火璀璨。每一次的城市宣傳片里,總是少不了長江的畫面。

    前不久,武漢提出立足百年大計,堅持世界眼光,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武漢“兩江四岸”。長江就像一條項鍊,串起沿線的珍珠。

    05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與很多有江河的城市相比,武漢是兩側對稱發展的城市。

    江北是市府與商業,江南是省府與大學。水、路、港、岸、産、城,都沿着長江主軸布局。

    四年前,長江經濟帶開始建設時,武漢就被列為超大城市。内河航運、黃金水道、國家東西軸線,這是當年長江經濟帶關鍵詞。

    武漢的長江上,有11座長江大橋。北有長江新區、陽邏港,南有武漢經開區。陽邏港作為長江中上遊第一大港,跻身世界内河第一方陣,已是整個中西部最佳“出海口”,並與順豐機場,形成空港聯運。

    經濟學家張培剛,曾經在湖北經濟改革座談會上,提出一個牛肚子理論。如果牛陷入淤泥里,一面牽牛鼻子,一面撐起牛肚子。肚子一給力就能拉起來。

    作為内陸中心城市的武漢,就是中國的“牛肚子”。武漢強,則中國強。武漢将再現“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的風光。

    龍永圖說,武漢是具有“開放基因”的城市。武漢一定可以成為未來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格局中的重中之重。

    有人提出,武漢既是海洋向大陸滲透的終點,也是大陸向海洋延伸的起點。武漢是大陸經濟與海洋經濟的交匯點。

    復興大武漢,從長江開始。在長江時代,武漢将城市的精華集中在長江兩岸,建設好長江新區,抓住長江經濟帶與雙循環的時代機遇,武漢将成為最大的受益城市之一。

    [後記]

    “這次疫情後,公司有員工離開了武漢,我們現在很差人。”

    最近的一次新媒體沙龍上,兩三家新媒體公司負責人這樣抱怨。有一位68歲的視頻創業者說,她在漢正街。疫情後,他們的生意很艱難。

    這些身邊的故事中,很多人選擇了離開,很多人還在努力打拼。

    這一年,我們都很難。但苦日子中,我們仍看到希望,看到武漢的復蘇,武漢經濟的恢復,武漢搶回失去的時光,看到離開的人們慢慢回流。

    從古至今,武漢人都不服周、不服輸。從長江主軸到兩江四岸,武漢的發展從未離開過這條大江。

    當武漢謀劃十四五規劃與2035願景目標時,繼續做好長江這篇大文章,建設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為下一個100年的武漢,為子孫們留下一個更好的長江。

    文|楊光華(地産寫字人)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楊光華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