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中美經貿關繫将逐步轉為競争+合作

观点网

2021-01-28 09:26

  • 2020年11月,中國對美出口達到46.1%的高增速,全球一枝獨秀。拜登新政府上任之後,屢經波折的中美經貿關繫又能否重回正軌?

    沈建光 近年來中美經貿關繫在美國持續對華加征關稅的背景下不斷惡化,導致2019年東盟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然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擾動全球經貿秩序,中國率先走出疫情陰霾後,成為全球商品供應鍊的中堅力量,在全球貿易規模萎縮10%的背景下,中國出口增速逆勢走高,占全球比重從2019年的14%大幅躍升至18%。即使是在關稅加碼背景下的中美貿易也表現超預期,中國對美出口保持了強勁勢頭:2020年11月,中國對美出口達到46.1%的高增速,全球一枝獨秀。

    展望2021年,中美貿易能否延續強勢?拜登新政府上任之後,屢經波折的中美經貿關繫又能否重回正軌?

    中美貿易遠超預期的背後

    2020年疫情之下,中美貿易關繫一改貿易摩擦下的低迷,表現遠超市場預期。截至2020年11月,中美貿易規模達到524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8%,高于中國進出口增速平均0.6%的水平。從出口占比看,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1—11月,中國對美出口累計達到4058億美元,增速達到5.7%,遠超同期中國出口2.5%的平均增速;分月度看,三季度中國對美出口增速超過20%,11月更是增長46.1%,創下歷史單月最高水平(見圖1)。

    圖1 中國對美國出口逆勢上漲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USITC,京東科技

    在筆者看來,疫情之下中美貿易之所以逆勢上漲,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一是美國調降了部分自華進口商品的關稅。疫情暴發後,美國國内對防疫物資的需求大增,但由于美國缺乏本土生産能力,導致包括口罩、防護服、呼吸機、清潔消毒用品在内的防疫用品迅速陷入短缺。特朗普政府旋即緊急公布排除清單,将有關中國産品的關稅全數免除;之後,美國政府又公布了更多批次的排除清單,将部分食品、化學品、日用品、電機也納入免征範圍。關稅清零使得中國輸美商品的“摩擦成本”顯著降低,對貿易額構成提振。

    二是美國财政政策支持國内消費需求迅速反彈。2020年6月以後,在《冠狀病毒援助、救濟、經濟保障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和美聯儲天量寬松的強有力刺激下,美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零售增速大幅反彈,房地産成交和汽車等耐用品銷售尤其旺盛,帶動房地産後周期消費品銷售旺盛;但由于美國生産端仍然受到疫情制約,制造業生産指數同比維持負增長,導致對華電子設備、家居等相關需求大增。數據顯示,中國家用電器、家具、燈具出口增速達到三到四成左右。

    進入11月,美國疫情卷土重來,11、12月月均确診為20萬例,是三季度的4—5倍。在此背景下,美國的防疫用品需求反彈,織物、塑料、醫療儀器進口加速上升;同時,消費需求缺口進一步擴大疊加樓市火熱延續,推動上述中國消費品出口全線上升。這也是11月份中國對美出口增速“上台階”的原因。

    三是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中方仍在盡最大努力履行中美貿易協定。自美進口方面,截至2020年11月,中國農産品采購達到規定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全年金額的67%,制成品采購達到51.7%,能源采購達到31.0%。雖然整體來看,2020年中方履行進度落後于貿易協定,但在疫情的巨大影響下,這一進度實際上是好于外界預期的。事實上,美方也認可中國在履行協議方面的努力。在筆者看來,這不僅歸功于中國維護雙邊經貿關繫、履行經貿協議的積極性,還得益于中國較早走出疫情,對于農産品和制成品的需求恢復較快。

    2021年的中美貿易前景

    上述分析凸顯出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不容低估。盡管過去幾年,高額關稅對雙邊貿易産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在統計數據上,美國也被東盟和歐盟超過,滑落為中國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加征關稅越高的商品貿易額降幅越大。然而,從疫情之下的中美貿易逆勢反彈的情況看,中國對美出口的依賴短期内仍難以替代。

    更進一步看,疫情甚至對中美經貿關繫産生了正向促進作用。一是從口罩、防護服到消毒液、呼吸機,美國的抗疫物資需求大部分是通過自中國的進口來滿足。二是以2020年年初為基點,美國自中國進口制成品的價格指數僅上升0.2%,而自加拿大、墨西哥、拉美、歐盟則分别上升3.5%、2.7%、2.5%、1.0%(見圖2),在疫情造成的巨大供給沖擊下,中國出口有助于美國的價格穩定。三是從紡織服裝行業看,雖然中國因成本上升和貿易摩擦導致部分境内相關企業外遷,從而使得大量對美歐的出口訂單轉至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但疫情導致的海外停産,使不少訂單在2020年下半年又回流中國,在滿足美國需求的同時,也緩解了中國紡服企業“無工可復”的困境。

    圖2 美國自中國進口物價最為穩定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USITC,京東科技

    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的關鍵詞仍将是抗疫和復蘇。可以肯定的是,2021年上半年,發達國家将試圖通過大規模接種疫苗來獲得群體免疫能力;但民衆接種意願不确定、疫苗未知的副作用、病毒毒株的變異、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疫苗分配不均,将對疫苗驅動的復蘇節奏構成幹擾。

    如果随着疫苗普及,美國疫情好轉較快,那麼補庫周期将繼續上行,企業資本支出周期加速啟動,對中國的資本品、中間品出口利好較大。如果疫情出現反復,如病毒發生變異或疫苗産生嚴重不良反應,那麼美聯儲的堅定寬松政策和新一輪财政刺激将繼續托底居民商品需求,利好中國消費品出口。中國對美出口雖然難以再現46.1%的增幅,但大概率能夠保持穩健,至少能夠顯著高于2019年貿易摩擦白熱化時期的水平。

    中長期視角下的中美經貿關繫

    中長期視角下,拜登任内的中美經貿關繫将更加可預測。從其表态和任命來看,拜登的貿易政策可以明确歸納成三個特點:一是将更多地與外交和内政政策協同配合。如拜登任命的貿易代表戴琦表示,拜登“計劃中的每一項都牽涉到貿易,但沒有一個專門針對貿易本身的計劃”。二是主動出擊,重拾全球秩序的既有主導者角色,在維護規則的基礎上塑造于己有利的貿易規則。這意味着拜登政府将努力恢復WTO仲裁機構的作用,同時力圖促成與盟友的新貿易協定。三是加入“進步主義”(progressive)色彩,以自由貿易推進勞工利益保護和氣候變化等議程。這與特朗普保護主義、關稅為先的方針大相徑庭。

    這意味着,中美經貿關繫也将從對抗逐步轉為競争+合作。從競争角度看,在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提出“積極考慮”加入高規格的CPTPP後,美國與中國競争該自貿區“盟主”的緊迫性上升,拜登政府很可能提前推動美國重回CPTPP的談判。更廣泛地看,中美将競争全球經貿規則的主導權,兩國勢必就貿易背後的價值觀、勞工標準、技術標準等問題展開角力乃至發生沖突。有鑒于此,拜登至少會在名義上保留大部分對華加征關稅,将削減關稅作為産業補貼、國企待遇等領域進行後續談判的交易條件,但有望繼續通過關稅豁免減輕關稅負擔。

    另一方面,考慮到兩國的經濟體量、經濟結構以及相對優勢,中美貿易的密切合作格局中短期難以改變。鑒于美國的“儲蓄-投資”缺口長期存在,美國的經常賬戶順差不會主動消失,而中國一直是美國性價比最高的供應商。研究統計顯示 ,中美貿易平均為每個美國家庭節省850美元的生活成本。反過來,中國龐大的國内市場也令美國無法輕易放棄。

    無論如何,中美經貿摩擦再升級的可能不大,而堅韌的經貿關繫也将成為中美其他層次雙邊關繫的緩沖器。在較為穩定、可預測的外部形勢下,中國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靈活性政策用來應對國内風險,推動重心從供給側改革向需求側轉移。與此同時,RCEP的簽署、中歐投資協定完成談判,中國在逆全球化後的“再全球化”中已占得先機。而推動更多更高質量的貿易投資協定的談判,不僅将幫助中國鞏固多邊合作網絡,也将反過來促進國内市場準入、金融治理等領域的改革。

    沈建光 京東科技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沈建光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