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中國産業鍊地位不易替代

观点网

2021-07-21 19:32

  • 随着新冠疫苗接種的加速推進,海外經濟體生産能力逐步恢復,後疫情時代,産業鍊外遷壓力是否會再度顯現?

    沈建光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憑借完備的産業鍊、強大的生産能力填補了海外供需缺口,推升中國出口占全球比例一度達到16.7%的歷史新高。前期因中美貿易摩擦和中國要素成本上升加劇的産業外遷壓力暫時得到緩解。随着新冠疫苗接種的加速推進,海外經濟體生産能力逐步恢復,後疫情時代,産業鍊外遷壓力是否會再度顯現?

    近期,美國、日本、歐洲降低對中國産業鍊依賴,将産業鍊轉移出中國的訴求仍然迫切。拜登任美國總統後,不僅未取消或降低特朗普政府對華加征的高額關稅,還進一步聯合傳統盟友向中國施壓,希望重塑“基于價值觀”的貿易規則和産業鍊格局。過去數年,歐美高級别官員也頻頻作出“審查供應鍊、增強本國産業鍊韌性”的表述,近來《中歐投資協定》的批準工作也遇到阻礙。而日本方面,去年二季度,日本經濟産業省推出“供應鍊多元化支持計劃”,撥款500余億日元,幫企業将産業鍊遷回日本本土或遷往東南亞。

    不過,經歷新冠疫情,中國産業鍊優勢凸顯,對疫後産業鍊轉移不用過于擔憂,因為:

    第一,中國的貿易支柱地位短期難以撼動。雖然關稅對中國出口造成壓力,但研究發現,貿易戰以來美國進口商通過低報進口和第三國轉運來規避對華關稅,顯示美國企業也在承擔着貿易摩擦的成本;紐約聯儲近期研究表明,貿易戰以來,美國貿易逆差下降主要繫企業規避關稅行為引起,該行為2020年給美國造成了100億美元的關稅損失。換言之,對美國進口企業而言,逃避關稅比尋找中國商品的替代品更加可行。

    第二,中國經濟保持較好韌性,基礎設施良好,産業鍊位置不易替代。以“蘋果産業鍊”為例,盡管近年來其代工商在越南、印度等國紛紛設廠從事下遊産品組裝,但中國在中上遊供應鍊的地位不降反升。據2021年蘋果供應商責任報告,中國(除台灣地區外)2020年新增12家供應商,首次成為蘋果第一大供應商來源地,同時越南等其他國家的供應商也出現了出海中資企業的身影。

    第三,中國市場廣闊,随着營商環境的改善,對外資吸引力提升。2018至2020年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增速連年高于全球水平,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FDI流入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近期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顯示,59%的企業考慮進一步擴張在華業務,去年是51%,而計劃撤出中國的比例創新低,為9%。

    第四,發達經濟體重塑産業鍊同樣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搬遷成本高昂。美銀研究估算,僅是搬遷在華外企的出口業務就需要1萬億美元的資本開支,這還沒考慮搬遷産生的人員成本、重建供應鍊的成本。若沒有大規模政府補貼,企業搬遷動力並不高。另一方面,發達經濟體之間有不同訴求,盡管拜登希望構建一個基于價值觀的聯盟,但與十年前不同,歐盟對于自身戰略獨立性和數字主權的訴求愈發強烈,對中歐經貿關繫的倚重程度上升。在産業鍊重塑問題上,歐盟預期也不會與美國步伐一致。

    因此,只要中國做好内外兩方面的應對,就不用過度擔憂産業鍊外遷。對内重點是優化經濟結構,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真正培育起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提高中國經濟的規模和韌性。對外仍應堅持擴大開放,繼續改善營商環境,穩住外資,同時鼓勵具有競争力的中資企業出海投資,積極将以中國為樞紐的産業鍊向外延伸,進一步嵌入全球産業鍊。

    本文首發于《中國新聞周刊》(第1003期)

    沈建光 京東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沈建光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