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蘇通的無奈 高銀金融主席因涉貸款擔保遭中信銀行入禀破産

观点网

2021-11-27 00:54

  • 他說,這次案件涉及國内物業資産糾紛,與其香港業務並無直接關繫。

    觀點地産網 潘蘇通的麻煩事越來越多。

    11月26日,這位高銀金融主席,就中信銀行呈請發布澄清聲明。原因是,其于早日遭到中信銀行入禀高等法院呈請破産。

    司法機構網頁顯示,破産呈請聆訊排期于2022年1月26日上午開庭處理。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該事件涉及到的,是潘蘇通于2017年私有化高銀地産的一筆未到期貸款,該筆貸款由潘蘇通提供個人擔保,並以高銀地産旗下地産項目“天津117大廈”作為抵押。

    潘蘇通憤懑不平,稱中信銀行做法“不公不義”,自身将透過法律團隊向法庭就此無理舉措作出控訴,並堅定地守護本人合法權益。

    “本人于早前經已透過律師團隊,就有關法庭判決作出暫緩執行及上訴申請。本案亦已獲排期審訊,本人亦多次清晰要求中信銀行于有關申請審訊結果前,不得對本人作出破産呈請。”

    他說,這次案件涉及國内物業資産糾紛,與其香港業務並無直接關繫。並且,該呈請相關債務有足夠的抵押品,且抵押品的市面價值遠高于相關的債務。

    說起“天津117大廈”項目,這座赫赫有名的摩天大樓,得名于樓高117層。而之所以建造117層,據說是因為《易經》中提到,中國古代認為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最大的陽數,數字七次之,為“少陽”。

    大廈最終以樓高597米、共計117層設計出現。可惜的是,這座承載着潘蘇通野心的高樓,並未如願成為一座城市驕傲的標志性建築,而是以“最著名爛尾樓”成為大衆茶余飯後的談資。

    據悉,該項目于2008年正式動工,7年後實現了主體結構封頂,高銀在該項目豪擲幾百億重金,市場亦期待着這一“中國第一高樓”的誕生。

    令人失望的是,預計2016年8月底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天津117大廈,也就止步于此,在2015年封頂後再也沒了消息。這一項目命運波折,十幾年來便經歷了數次停工、爛尾、資金鍊斷裂、復工傳言、循環往復。

    實際上,從2007年開始,高銀地産便多次通過發行新股等方式募集資金,但面對一個缺口巨大的爛尾項目,巨額投入是一座大山,某種程度上這一項目拖垮了高銀。

    2016年3月,資金鍊緊繃潘蘇通,通過一繫列復雜的操作引入四大AMC之一的中國信達,為其天津項目融資。

    按照協議,各方拟設立合夥企業進行融資,並将融資所得資金專項用于與高銀地産融資項目有關的股權及債權投資,雙方各出資90億元,交易中涉及金額高達180億元。

    中國信達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筆180億的生意上踩了“雷”。2020年6月12日,中國信達一紙訴狀将高銀地産告上法庭,請求被告承擔本金15億元及利息、罰息、復利及違約金等共同還款義務。

    有意思的是,早在引入中國信達短短一年後,2017年,潘蘇通便對高銀地産進行私有化,成為潘蘇通全資擁有的公司。市場對于高銀地産的消息,也更難以獲知,但高銀的資金緊張,能夠從潘蘇通另一個上市平台高銀金融體現出來。

    2019年6月,高銀金融退出111億港元香港啟德地塊,此次“啟德退地”也讓高銀金融的資金問題浮出水面。

    彼時市場分析人士分析,部分管理層之所以反對繼續發展6546号地塊,其中原因可能包括,在嚴峻市況下,投資額高達180億港元的項目未必能取得足夠融資,所以擔心風險過高。

    2020年,高銀旗下香港九龍灣寫字樓項目--高銀金融中心,被以新加坡主權基金GIC及德意志銀行為首的債權人要求接管抵債。不久後,高銀金融以34.77億港元出售位于啟德第4B區4号地盤的住宅發展項目。

    同年9月,為清償與高銀金融國際中心有關的借款,高銀金融以143億港元出售高銀國際金融中心,這也是高銀金融這一上市平台最主要的投資標的。

    潘蘇通“斷臂求生”,出售項目償債的消息越來越多。不久之後,長實成為高銀金融的白武士,與高銀金融簽訂一繫列重組協議,獲長實牽頭借出合計87億港元,不過長實也取得潘蘇通所持港鐵何文田站物業發展項目第一期的優先購買權。

    合作並不像預想中順利。今年初,因“何文田”項目,長實集團旗下公司入禀控告潘蘇通及其私人公司高鉎投資。

    根據入禀狀,高銀金融、潘蘇通及長實于去年9月1日簽訂一份“優先接受或拒絕權契據”,若有潛在買家出價收購何文田站項目部分或全部權益,潘蘇通需通知長實,長實亦有權拒絕,並以相同作價買入有關權益。

    因此,長實要求,潘蘇通及高銀就早前與鷹君簽訂港鐵何文田站上蓋發展項目框架協議,向長實作出全額賠償,高銀及鷹君均未對外作出評論。

    一繫列資産出售後,高銀金融的負債情況有所好轉。

    數據顯示,受益于資産出售,于2021年6月30日,高銀金融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約為20.03億港元,較上年同期158.49億港元大幅減少;債項對總資産比率由上年同期54.3%減少至11.2%,按債務淨額除以總資産計算的比率由上年同期54.2%降至11.1%。

    不過,高銀金融的現金情況卻仍捉襟見肘。同期,高銀金融流動負債淨額約為57.52億港元,現金及現金等值以及已抵押銀行存款僅為1680萬港元,與上年同期3730萬港元相較減少55%。

    撰文:陳玲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