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華:武漢,一座「兩萬億」頭部城市誕生

观点网

2024-01-19 11:51

  • 破“兩萬億”,對武漢意味着什麼?武漢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楊光華 10年,經濟總量翻倍。

    1月18日,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武漢預計全年增長6%左右,地區生産總值有望突破2萬億元。2024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目標為6%。

    這是中部地區第一座GDP站上2萬億台階的城市,也是全國第八座破“兩萬億”的城市。

    2014年,武漢GDP突破1萬億,位列全國第八位。

    從1萬億到2萬億,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用了5-8年時間,武漢用了10年時間(其中有疫情時期),輕舟已過萬重山。

    2萬億的武漢,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市、頭部城市。2023年,武漢有12個區的GDP沖破千億大關。

    破“兩萬億”,是武漢歷史上的標志性事件,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武漢篇章的縮影。經濟總量躍升的背後,是武漢的城市戰略、科教優勢與交通樞紐等合力與質變。

    破“兩萬億”,對武漢意味着什麼?武漢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01

    武漢,是一座經濟大市。

    地處中國巨龍(長江)的龍腰、中國經濟地理版圖的“心髒”。

    它是兩大絲綢之路的戰略交匯點,也是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的戰略交匯點。

    對于中國經濟而言,武漢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經濟雙循環的引擎。

    戰略重鎮的武漢,有着五大優勢産業:

    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鬥。

    2023年,這五大優勢産業的産值超過1.6萬億。

    2023年,武漢新簽約億元以上産業項目102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917個,建成投産億元以上項目464個。

    數據顯示,2023年,武漢市光電子信息領域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5個,總金額約1100億元。

    2023年,武漢經開區規上工業總産值突破3600億元,總量繼續穩居武漢第一。

    2024年,武漢經開區整車産量将突破120萬輛,新能源産量将突破40萬輛,整車出口12萬輛;計劃引進100億以上項目5個、50億以上項目5個。

    五大優勢産業之外,武漢的中小企業蓬勃生長。

    2023年,武漢經營主體總量達到206萬戶,較2022年底淨增27.5萬戶,其中九成以上為民營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024年,經濟主體超過225萬戶。

    2023年武漢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2037家,總量達4662家;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12家,總量達1491家。

    02

    武漢,是一座科教大市。

    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百萬在校大學生,科教機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科教優勢,正被轉化為科技創新能力、新質生産力。科技創新,是武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武漢,正在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驅動,是武漢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

    武漢新城,是武漢科技創新的先行區。

    光谷科學島、東湖科學城、車谷軍山新城等,正在加速建設。

    小米武漢科技園、金山集團武漢總部、邁瑞醫療武漢研究院……武漢新城一批總部項目将整體或部分投用。

    同時,加快光谷科學島建設,推進8個科學裝置建設,重組和新建8家全國重點實驗室,争創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長江新區,為武漢未來預留空間,聚焦科技創新,将打造成為全球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的未來之城。

    2023年,全國創新城市排名中,武漢位居全國第六。

    2023年,武漢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預計突破14500家,同比增長14.59%;技術合同成交額2127.46億元,同比增長73.57%。

    武漢在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首次進入全球前15位,位列全球第13、全國第5。

    武漢建成5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新建10家數字經濟工業園區,建設10個跨境電商産業園。

    03

    武漢,是一座樞紐大城。

    天河與花湖兩座機場,打開武漢的空中交通窗口。

    天河機場,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586萬人次,創造起降航班架次、國際旅客吞吐量、中轉旅客吞吐量、冬航季旅客吞吐量“四個中部第一”。

    天河機場T2航站樓将于今年4月啟用。第三條跑道建成後,天河機場将是中國大陸地區第7家擁有三條跑道的大型機場。

    花湖機場,是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

    花湖機場貨運航班量,僅用時7個月便跻身全國第二,僅次于上海浦東機場。

    截至目前,花湖機場開通了11條國際航線,完成國際貨郵吞吐量超4.2萬噸。

    貨運最高峰時,平均每2分鐘,就有一架飛機在花湖機場起降。

    這兩座機場與陽邏港、中歐班列、高鐵樞紐,組成武漢的“水陸空”交通大網。

    2023年,武漢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到540公里。今年,武漢将開通3條地鐵線。

    從城市格局的角度看,戰略、科教與交通的三大優勢,使得武漢從内陸城市邁入海陸空並進的全球城市。

    按照6%的復利計算,武漢還要7年時間,GDP突破3萬億。

    [後記]

    當前,上海、北京、深圳與廣州、重慶,五座城市的GDP突破3萬億。“龍腰”的武漢,正在挺起發力。

    全國八大超大城市之一、2萬億的經濟大市、武漢新城、長江新區、武漢都市圈...新時代英雄城市正走在高質量發展大道上。

    武漢,是中國經濟的縮影。戰略、科技與交通三大優勢,正在轉化為武漢新的生産力。

    未來,武漢要在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公共福利等方面持續發力,讓市民的錢包更鼓,享受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紅利。

    從房地産的微觀角度看,2014年,GDP1萬億,武漢新房均價,7345元/平。

    2023年,GDP2萬億,武漢新房均價,16163元/平。在2023年全國GDP前十城市中,武漢的房價是最低的。

    10年時間,武漢的經濟增速與房價增速相當。這表明武漢的經濟大盤穩健、房地産仍大有可為。2023年,武漢新房與二手房累計銷售超21萬套,同比增長10%以上。

    文|楊光華(地産寫字人)觀點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楊光華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