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化、差異化錯位發展或許才是未來房地産的發展方向。
本文為王韶先生在2025觀點年度論壇發表的演講。
王韶(廣東省房地産行業協會會長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持續用力推進房地産止跌回穩。
“持續”表明“房地産止跌回穩”絕非三分鐘熱度,不達目標誓不罷休;“有力”表明措施更到位,更精準,更快速,更有力,突顯國家對“止跌回穩”的目標堅定,也強調“止跌回穩”的重要性和緊迫感,為2025年房地産調控定調: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發展。
預期穩,則信心強;信心強,則動力足!
一、相信行業的力量
房地産是國家的重要支柱産業,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和驅動器,擴大消費的助力器。
樓市穩定不僅利于防範金融風險,還能有效帶動相關産業,促進城市化發展。同時,房産作為居民家庭資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家庭和諧、财富感知和消費信心,只有房價穩居民才能更好地規劃家庭财務支出,有更強烈的消費意願。
樓市穩則經濟穩、金融穩、民生穩、消費穩。
二、相信國家的力量
“止跌回穩”是一項政治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要政策,影響深遠!
影響“止跌回穩”原因復雜多變,但根本性原因依然是消費者對房價和安全交付的信心不足,以及就業和收入預期降低。黨和國家正致力于消除打通影響“止跌回穩”的痛點和堵點,我們需要信心和耐心。
《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政策出台實施能早則早、甯早勿晚,與各種不确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提高政策實效,促進政策從 “最初一公里”到 “最後一公里”銜接暢通。
《政府工作報告》突出強調“塑造積極社會預期”的重要性,從宏觀經濟、财政貨币、民生保障和樓市政策等方面全方位釋放出穩定房地産市場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發展的積極信号,值得期待。
(1)宏觀經濟與就業托底。穩增長就是穩就業,經濟穩定發展必然有效降低居民觀望情緒、減少對償債壓力的憂慮,增強購買力與意願,帶動收入和就業的增長預期,從而擴大國内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
GDP5%增長目標,關乎未來政策力度,直接影響就業。一般而言,GDP每增長1個點可直接拉動150-200萬個就業崗位。
(2)财政貨币雙輪驅動。貨币政策适度寬松,财政政策更加積極,4%赤字率釋放出财政加碼信号。赤字規模5.66萬億元,新增财政赤字可化解地方存量債務,也可用于房地産收儲、基建和新興産業發展,有利拉動經濟增長。
超長期特别國債1.3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4.4萬億元,今年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達11.8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對實體經濟支持将大大增強,利于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也有利解決房地産流動性緊張問題。
2%的CPI漲幅預期,物價溫和回升,不僅是民生保障的重要舉措,更是改善國民經濟循環,提振市場預期、促進投資的關鍵。
(3)民生保障築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發放育兒補貼;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一樁樁一件件都關乎百姓民生福祉,消除百姓對就業和生活的後顧之憂。
(4)樓市供需雙側精準調控。《政府工作報告》從政策實施、預期引導、平衡供需、盤活存量、激活需求和房地産新模式等維度提出“止跌回穩”政策措施,如:城中村及危房改造、減少土地供應、支持商品房收儲、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還強調“發揮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作用,繼續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範房企債務違約風險”……
市場預期持續改善,以及“止跌回穩”的實現必須依靠政策利好和積極市場信号的延續。2024年多次政策落地短期内改變了居民預期不再觀望,使止跌回穩初見成效。未來政策目標将更精準,更注重短期和長期預期的收復。可以預見,2025年或進一步降準降息,新房和存量房貸利率或進一步下調,有利激發購房意願。另外,針對土地庫存大、去化周期長,各地政府将加大存量土地和商品房的收儲力度,這有助土地資源優化使用、推動房地供需平衡、緩解供求矛盾,穩定房價、合理引導市場預期、消化庫存。
三、相信市場的力量
“安居樂業”深入國人骨髓,任何時代住房都是重大民生,任何時候都有重大需求。以廣東為例:
(1)人口紅利是住房市場重要基礎。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至2020年底,廣東總人口1.26億,較2010年增加2169萬人、2000年增加4078萬人,兩次普查人口規模及增量均居全國之首。
從人口增量看,廣東常住人口增量主要來自珠三角的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中山和珠海7座城市,2000-2020年年均增長率均在2.5%以上,增量達3348萬人,占全省總增量82.1%;這不難說明房地産市場為什麼分化加劇。
此外,廣東家庭代際關繫日趨簡單,規模不斷縮小,一人戶和一代戶明顯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家庭裂變為小家庭,意味着對住房套數需求量也相應持續增加。
2020年廣東常住人口中,15-64歲的總勞動年齡人口占72.6%,65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占8.6%,總體進入老齡化社會,但相比城市人口總體仍較年輕,正處人口紅利期,尤其珠三角城市更為明顯。這意味着廣東城市經濟活力強,基本面良好,有利于住房市場持續平穩發展。
(2)住房需求有保障。2020年廣東城鎮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為30.9平方米,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020年廣東城市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小于30平方米的戶數占比高達59.7%,人均居住面積小于20平方米的家庭戶占36.6%。
從人均住房間數和來源看,2020年廣東城鎮家庭戶人均0.94間;住房來源為租賃住房的家庭占城鎮總家庭戶的比例達50.4%。
2020年廣東城鎮家庭戶居住的住房樓齡在30年以上的戶數占10.2%,樓齡在20年以上的戶數占35.3%,城市家庭戶住房有電梯的占比為33.3%,意味着廣東存在相當大的住房改善需求。
“止跌回穩”是量價、企業、區域和業态重新洗牌均衡新發展的開始,分化是常态,短期内實現全國全面回穩不現實,人口淨流入的超大、特大城市或許先行回穩,反之三、四線城市回穩或持續面臨挑戰。
但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傳統開發模式已被證明是不可持續,唯擁抱新模式,順應新消費、新科技發展潮流,踐行“生态+生活+生産+科技+文化+地産”,推動産城融合,像制造智能汽車一樣以科技賦能;像汽車一樣建立房屋體檢和保險制度;像汽車4S店一樣做好物業服務,打造真正符合百姓需求的“好房子”,特色化、差異化錯位發展或許才是未來房地産的發展方向!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王韶
審校:勞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