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未消,中國依然會在政策上扶持股市,不讓投資者感到失望。
施永青 在日前的文章中,我已指出,無論中國的經濟還是香港的經濟,現時都有下行的壓力,都存在着不少隐憂。照道理,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公司的盈利前景都不會太好,未來能夠派發的股息亦可能會減少,股價應該下跌才是。但偏偏在這種情況下,中港股市都與實體經濟的走勢背馳,升個不亦樂乎。
表面上看來,這好像完全沒有道理,但現實是這個世界遠比一般人想象中復雜,影響股市的,何止經濟因素那麼簡單;還牽涉到政府可能采取的應對策略,與投資者面對政策的轉變可能作出的重新部署,以及投資者在作資産重新配置時所産生的互為影響。
此外,國家在制定政策時,還得考慮國際形勢。譬如,其他國家是在量寬還是收緊?有沒有刻意地在打貨币戰争,把矛盾推卸給沒有警惕的國家?
很明顯,近年西方國家的傳媒,都有趁中國經濟有下行壓力的時候,宣揚中國即将崩潰的預測,企圖落井下石,令中國經濟從此一沉不起。因此,中國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無可避免會設法不讓這種“陰謀”得逞。
即使去年A股市場已出現回暖的時候,大部分西方的基金經理與分析員,都不看好中國股市的前景,引導投資者把資金撤出中國市場。可是,中國政府突然采取刺激股市政策,令投資者有點措手不及。正當他們減持中國股票的時候,股市卻突然狂升。若是他們不肯高價追貨,就沒法參與這場遊戲,並從中獲利;若然現在才跟進的話,股價已不便宜。
現時,市場呈現出來的景象是,升市只是剛剛開始,入市尚有獲利機會。因此,有一部分外資基金已改弦易轍,重新增持中國股票。屁股決定腦袋;買了中國概念股之後,他們就會傾向看好中國;不願意加入中國即将崩潰的大合唱。
當然,中國政府今次唱好股市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國内的需要,並非純粹為了對付中國崩潰論。在國内,中國一直采取逆經濟周期的策略;即是說,在經濟興旺的時候,就采取緊縮的政策,避免市場過熱。到經濟有下行壓力的時候,就采取較為寬松的政策,避免市場完全失去動力。
正是由于現時經濟有下行壓力,所以中國政府樂于看到股市回升,即使升得比較急,也沒有出台政策加以打壓。在剛過去的兩會上,各主要官員都紛紛出來為股市說好話,認為一個繁荣的資本市場,有利于降低企業的杠杆比率,以及提高人民的财富收入,並可為經濟轉型與改革深化締造條件,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股市将接替房地産市場,成為新的國家戰略。簡而言之,就是不印鈔票,印股票;不賣地,賣股票。”
為了配合這條新戰略,央行減息、降準,為股市進一步上升提供條件。投資者眼見有國家政策支持,怎不蜂擁入市?因此,只要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未消,中國依然會在政策上扶持股市,不讓投資者感到失望。
施永青 中原集團創始人、中原集團董事兼AM730主席
撰文:施永青
審校:劉滿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