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與空中客車公司投資7000萬美元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油發展,旨在2030年後提升産能,減少碳排放,符合全球可持續發展趨勢。
央行稱“十四五”推動綠色金融標準從框架走向深化細化,已發布1項國標、9項行標,30余項標準在研,轉型金融標準試點發放貸款670億元。
據介紹,試點首日,轄内6家銀行為8家企業高效辦理綠色外債登記業務,涵蓋新能源、高科技、光學照明與現代服務等多個綠色産業領域,金額合計1154萬美元。
截至9月末,上交所綠色債券、低碳轉型債券累計發行額已超9500億元,並孵化出碳中和債、藍色債等創新品種,7只綠色公募REITs同步上市。
10月14日,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與包頭市政府就綠電園區建設、城市功能優化、基礎設施補短闆等達成廣泛合作共識。
财政部與德國復興信貸銀行10月10日簽署湖南森林經營和碳匯開發項目貸款協定,項目總投資18.4億元,其中德方貸款1.915億歐元,期限15年含5年寬限期。
10月10日,海爾集團與海康威視在杭州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将在綠色發展、供應鍊管理、智能制造三大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住建部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披露,十四五期間累計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8億平方米,改造後冬季室溫可提升3至5攝氏度。
活動首日,漢斯格雅集團旗下奢華廚衛定制品牌AXOR雅生主辦的雅生室内設計獎,與紅星美凱龍M+室内設計大賽正式達成2026年戰略合作協議。
貴陽生态特色食品産業園與京東物流聯合發布貴州首個“生态食品園區碳能平台”,核心MRV-T技術入選2024綠色技術推廣目錄。
工信部等六部門9月24日聯合發布《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政府采購工程項目須提升綠色建材應用比例,並擴大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範圍。
越秀地産旗下中港皮具城建築碳信用産品9月22日在貴州綠金低碳交易中心挂牌,首挂價66元/tCO2e,實現廣州建築碳信用交易零突破。
聚焦重點區域開展攻堅行動,2024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PM2.5濃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18%、10%、20%。
據介紹,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配額累計成交量達到7.14億噸,累計成交額達489.61億元。與此同時,碳排放數據統計核算的規範性、準确性、及時性大幅提升。
“十四五”時期我國綠色低碳發展邁出新步伐,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並穩定運行,覆蓋全國60%以上碳排放量。
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全國自行車保有量超2億輛,電動自行車約3.8億輛,兩輪出行每日減少碳排放1萬噸,相當于節省汽油660萬升。
該聯盟秉持“開放平等,合作共赢”原則,促進技術共享合作,推動藍碳市場規範、規模化發展,開拓國際合作,提升中國藍碳領域影響力。
「香港綠色周」吸引超過60家本地及國際機構參與,舉行超過40場論壇、展覽及工作坊等,反映香港作為亞太區領先綠色可持續金融中心。
試點計劃令花園道三号每年節省超過435,000千瓦小時能源消耗。方案針對提升7,150冷噸制冷設備之效能,該機組為樓高47層的冠君大廈及樓高37層的中國工商銀行大廈提供制冷,覆蓋總面積達160萬平方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