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關稅大戰,無疑将拖累世界經濟,但對國内樓市的影響,不是簡單的利多或利空,不是簡單的“漲跌”選擇題,而是一個涉及宏觀經濟、政策調控與區域市場的立體傳導過程。
楊光華 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幅提高關稅引發全球貿易戰,加劇了大蕭條。如今,美國一意孤行,将重蹈覆轍,自食惡果。
4月3日-4日兩天時間,全球最富500人的财富減少了5360億美元,納斯達克進入熊市。
對于貿易戰、關稅戰,我們早就有言有先: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此時的我們拿起了武器對等反制。
這輪關稅大戰,無疑将拖累世界經濟,但對國内樓市的影響,不是簡單的利多或利空,不是簡單的“漲跌”選擇題,而是一個涉及宏觀經濟、政策調控與區域市場的立體傳導過程。
從短期來看,國内樓市以内需為主,關稅對出口企業的影響難以快速傳導至房地産。從長期來看,關稅大戰對國内樓市的影響較為復雜,更多取決于國内經濟恢復和政策調控。
首先,宏觀經濟拖累,可能抑制樓市需求。
每1個百分點的出口增速下滑,拖累GDP增長0.3%。關稅大戰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下滑,拖累GDP增長,進而削弱居民收入和消費信心,抑制購房需求。地方政府财政壓力加大也可能影響土地市場,加劇部分城市土地流拍風險。
關稅戰導致制造業出口受挫,若出口企業利潤受損,部分依賴外貿行業的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可能出現就業波動,間接影響房貸償還能力和房地産市場的資金流動性。
其次,可能進一步降息降準。
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積極,貨币政策保持寬松,LPR可能進一步下調,利好房貸成本和房企融資。為應對經濟壓力,中國可能進一步降息和降準,降低房企融資成本及購房者房貸壓力。
不過,歷史上貿易戰期間,央行可能通過加息應對通脹,導致房貸利率上升,進一步壓制購房需求。若關稅戰推升進口成本致CPI突破3.5%,央行可能被迫加息。與此同時,關稅戰可能加劇全球資本避險情緒,影響外資對國内商業地産(如寫字樓、物流園區)的投資意願。
第三,抗風險城市的區域分化。
外貿依賴型城市,如深圳、蘇州等可能承壓,而内需主導或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城市,如成都、武漢、西安、杭州、南京等更具韌性。考慮到資産避險,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頂豪交易量将快速增長。
第四,中國正推動經濟從外向型向内需驅動轉變,通過“内循環”戰略抵消外貿下滑影響。若内需提振成功,樓市作為重要經濟支柱可能受益。
我國政府已通過收購庫存、釋放流動性等一繫列措施穩定樓市,未來幾年計劃投入數萬億資金化解房地産庫存。在匯率波動和通脹預期下,房産仍被視為保值資産,可能吸引資金從高風險領域回流樓市,部分抵消關稅戰的負面沖擊。
第五,抗通脹的高端住宅、核心城市改善住宅交易量将上漲。
在關稅大戰引發經濟不确定性的情況下,房産作為一種抗通脹的“避風港”資産,可能會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房産以及城市内環的高端住宅。
簡而言之,關稅大戰對國内房地産市場的影響呈現復雜多層次的傳導效應。當前國内政策工具箱充足,大概率能對沖短期風險,但外貿下滑、資本流動等潛在連鎖反應可能出現。未來樓市走向将取決于内需恢復力度與政策調節的精準性。
若關稅戰持續升級,需關注就業、居民收入等宏觀指標是否惡化;反之,若國内經濟復蘇強勁,樓市可能逐步企穩回升。對于購房者而言,建議把握好政策節奏,選擇“産業與人口”雙流入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抓住這輪資産重估機遇。
文|楊光華(地産寫字人)觀點新媒體專欄作者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楊光華
審校:勞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