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磊:從成交結構看購房者行為變化

观点网

2025-10-31 10:27

  • 微觀層面的購房行為正是洞察市場趨勢的重要窗口。

    夏磊 購房者行為暗含深層的市場選擇,其變化不僅反映了居民在住房消費審美上的轉變,也是對其經濟狀況的真實反映。微觀層面的購房行為正是洞察市場趨勢的重要窗口。

    購房者行為變化一是更關注總價。

    購房者對總價的敏感度提高,嚴格的預算約束是決策的第一道門檻,購房錨定已有的支付力。

    二手房方面,低總價成交套數占比再增長。從總價段看,一方面,2025年1-9月北京、杭州300萬元以下低總價段房源成交套數占比,分别達36%、55%,上海1-8月該總價段成交套數占比47%,低總價成交套數占比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二手豪宅成交套數占比保持平穩。預算充足的購房者,對于二手房的需求相對穩定,總價1500萬元以上的二手豪宅成交套數占比保持平穩。

    新房方面,則是高總價成交套數占比不斷提升。2025年1-9月,上海900萬元以上産品成交套數占比提升。豪宅類項目受市場認可,如上海壹号院戶型在237-1115平米,2025年8月第五批次推出的房源均價在19.8萬元/㎡,開盤再次實現“日光”。北京、杭州1500萬元以上的改善成交套數占比分别較2024年上升1、2個百分點。同時,北京、杭州剛需購房者對于新房的偏好增加。北京、杭州2025年1-9月新房成交中300萬元以下的剛需成交套數占比分别上升1.7、4.5個百分點。

    購房者行為變化二是更注重實用。

    當前購房者更追求實用,購房行為更加理性,多功能、高利用率、居住舒适度成為決策的關鍵因素。

    一是,有限面積内追求更多居室。以北京二手房市場為例,截至2025年9月,90-120平方米戶型中約57%為兩居室,這種布局難以滿足當前市場需求。相比之下,新房市場更注重功能性,90平方米戶型普遍可滿足三居需求。2025年1-9月,在新房成交中,90-120㎡的戶型成交套數占比最高,北京、上海、杭州該面積段成交套數占比分别為37%、55%、38%,我們認為該面積段能夠覆蓋從首次置業到家庭改善的不同階段需求,並且能更好地平衡總價和功能性。

    二是,更看重得房率。受“好房子”政策引導,多地出台住宅新標準,如北京住宅標準更新後,開始推出帶陽台、挑空等設計的項目,顯著提升了得房率。有已開盤預售項目按照“好房子”技術要點重新提交規劃設計方案,增加了錯層陽台,最高提升實際得房率約10%,開盤去化率顯著提升。

    三是,購房者更在意空間利用最大化。購房者偏好空間的多功能性與可變性,以滿足多樣化生活場景和未來可能的需求變化。

    四是,更關注容積率。更追求居住舒适度。高容積率住宅成交明顯呈現下降趨勢,北京、上海、杭州容積率2.5以上的項目成交套數占比減少,2025年1-9月該占比分别較2024年減少1、4、6個百分點,低密度住宅更受市場青睐。

    購房者行為變化三是更關注未來保值增值空間。

    當前購房者的區域選擇邏輯呈現出“核心區位優先、成熟配套導向、産業周邊購房”三大趨勢,其本質是為了對抗市場風險。

    優選城市核心區。受供應和價格約束影響,核心城市成交區域占比分布仍為外圍占比高于核心區,但該差距在不斷收窄。以上海為例,外環外成交套數占比已從2021年的82%下降至2025年1-9月的61%。核心區新房的開盤去化率及不斷上漲的房價也反映了購房者的傾向。

    成熟配套導向。購房者對規劃的審視更為理性,更看重已落地配套而非遠期藍圖。一是交通配套的明确,二是生活設施,如學校、醫療和商業已同步建設,形成“即買即享”的确定性。

    圍繞産業購房。購房者愈發傾向于選擇産業高度聚集、發展确定性強的區域。如北京海澱區,受中關村産業輻射的周邊區域不僅土地市場熱度居高不下,新房銷售也表現活躍。上海張江科學城也帶動了周邊的購房需求。

    風險提示:政策落地效果不确定性;各地經濟發展差異導致的案例經驗适用性受限;數據可得性受限,不具備普适性;房地産市場超預期下行風險;新技術落地進展存在不确定性。

    證券研究報告:《從成交結構看購房者行為變化》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10月29日

    發布機構: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報告分析師:夏磊

    SAC編号:S0350521090004

    夏磊 國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觀點新媒體專欄作者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夏磊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