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華:“房東稅”謠言背後的租房焦慮

观点网

2025-08-17 09:41

  • 謠言之所以跑得快,是因為它抓住了現實痛點。

    楊光華 前兩天,與朋友聊起租房的事。

    他提醒9月份起,要征房東稅。

    “房東稅”三個字,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短視頻平台里,營銷号用紅色粗體字寫着“9月新規:房東稅來了,房租或漲20%”;聊天群里,截圖滿天飛,卻沒有人給出官方文件;租賃中介更是借機催促:“現在不簽,下個月就得多交稅。”

    恐慌情緒在出租屋里蔓延,仿佛一張看不見的手,正悄悄掐住租客的脖子。

    事實上,這場風波源于對一份普通文件的誤讀。

    9月15日即将施行的《住房租賃管理若幹規定(征求意見稿)》核心只有一句話:鼓勵租賃雙方到官方平台備案,保障租客權益。文件中既未出現“房東稅”字樣,也沒有新增任何稅種。

    多地稅務部門緊急辟謠:個人出租住房的稅負仍是沿用多年的“老四樣”——增值稅1.5%、房産稅4%、個人所得稅0.5%、附加稅0.5%,綜合稅率2.5% 左右,與過去並無二致。

    謠言之所以跑得快,是因為它抓住了現實痛點。

    中國目前僅有約5%的私人租賃關繫在房管部門備案,絕大多數房東仍遊走在灰色地帶。

    租客要報銷或辦居住證,只能替房東墊付稅費;退租時,押金被“花式”扣押,卻找不到合同依據;房東随意漲租,一句“行情如此”就能讓租客搬家。

    于是,當“稅收”二字出現,大家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不是政策,而是成本,是房東那句“羊毛出在羊身上”。

    信息不對稱放大了焦慮。官方文件全文6000余字,真正關于“稅”的表述不到50字,卻被部分自媒體剪成10秒短視頻,配上聳動的音樂和字幕。

    租客沒時間細讀,房東也樂得借題發揮:有的在微信群里轉發“加稅”消息,暗示“早簽早安心”;有的幹脆把明年 3 月到期的房子提前漲租,理由是“預留稅務空間”。恐慌像病毒一樣裂變,最終演變成一場集體情緒。

    要破解這種情緒,需要的不只是辟謠,更是“補信息”。政府部門不妨用一句話解釋“備案不等于征稅”,用一個案例展示備案後押金糾紛如何 48 小時解決。

    更重要的是,讓房東看到備案帶來的“好處”:在蘇州,完成備案的房源可申請“租金貸”貼息;在深圳,備案房東可優先享受老舊小區改造補貼。當“合規”不再等于“吃虧”,灰色地帶自然逐漸縮小。

    當然,稅收的終極問題仍是“誰來交”。在現有征管體繫下,個人出租住房信息分散在街道、電網、物業、網絡平台,稅務部門很難精準鎖定。于是出現了荒誕一幕:租客為了辦居住證,替房東交了2年多稅,房東卻渾然不知自己“欠費”。

    要真正讓稅收落地,需要打通數據孤島,也需要給房東一個“體面繳稅”的通道——比如年度匯算時自動預填租金收入,允許抵扣房貸利息、裝修折舊,讓交稅不再是“割肉”,而是“算總賬”。

    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透明。

    當官方信息跑得比謠言快,當備案帶來的便利蓋過漲租的恐懼,當稅收設計讓守法者不吃虧,“房東稅”才會回歸其本來面目——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一張讓租賃關繫更清晰的身份證。

    畢竟,在這個賺錢不易的年代,沒有人願意多交一分冤枉錢。

    文|楊光華(地産寫字人)觀點新媒體專欄作者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楊光華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