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華:武漢3萬億的城市雄心

观点网

2025-08-20 16:10

  • 3萬億,是承諾,更是新的起點。3萬億,是武漢對未來的承諾,也是時代給武漢的考卷。

    楊光華 擇高而立、向上而行,志在必達!

    到2030年,武漢GDP将突破3萬億元。

    3萬億不僅是一個數字,更是國家使命與城市願景的選擇。

    這意味着在全國城市矩陣中,武漢将鎖定“中部第一、全國前八”的戰略坐標。

    向世界遞出一張嶄新的中國名片。

    面對3萬億目標,科技創新是武漢躍升的核心變量和最大增量。

    當前,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國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優化重大生産力布局、加強戰略腹地建設,武漢的發展大有可為。

    武漢的選擇清晰而堅定:

    把創新驅動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以新質生産力為最大增量。

    創新、開放、樞紐,是武漢3萬億的3大關鍵詞。

    創新為魂。堅持科技強市、産業興市,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持續構建具有武漢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集群;

    建強“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湖北實驗室”的高水平實驗室體繫;持續推動科教人才優勢轉化;擴大武漢科創“朋友圈”。

    開放聚能。打造内陸開放高地,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貿物流中心,打造國内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

    樞紐賦能。武漢将堅持當好龍頭、走在前列,堅持建強樞紐、擴大開放,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

    今年以來,武漢的成績單如何?

    一是,經濟底盤穩固向好。

    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态勢,多措並舉穩工業、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武漢經濟穩中向好、進中提質,主要經濟指標在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前列。

    二是,科産融合動能澎湃。

    持續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繫,不斷優化創新生态,創新策源功能進一步增強,科技成果轉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是,新質生産力加速崛起。

    堅持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齊頭並進,汽車、鋼鐵、化工産業持續轉型,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優勢産業不斷壯大,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工業母機等新興産業加速成長,體現武漢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繫加快構建。

    四是,内陸開放高地加速構建。

    堅持對内對外開放並重,加快建設鐵路、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和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壯大長江國貿等供應鍊平台,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态,武漢成為全國第二個獲批建設“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上半年進出口總額增速在副省級及以上城市中保持領先。

    五是,區域協調發展縱深推進。

    圍繞加快打造支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推動武漢都市圈同城一體化發展、漢襄宜“金三角”協同發展、長江中遊城市群聯動發展,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未來5年,武漢的機遇在哪里?

    機遇就在腳下,更在拼搏實幹。

    我們要加快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持續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加快建設全國科技金融中心,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努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我們要繫統提升開放樞紐功能,建強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打造内陸開放高地,全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更好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

    我們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着力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民生問題,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推動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守住兜牢民生底線,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以硚口區、青山區、經開區為例,從藍圖到行動,看到武漢的未來:

    硚口區将加快漢正街市場轉型、環同濟健康城建設、漢江灣數智城發展,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研究院經濟、實驗室經濟、環大學創新帶,創新發展都市工業;建設漢正街中央服務區、漢江灣城市副中心、漢水畔生态宜居帶,推動漢江兩岸聯動發展。

    青山區将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鋼鐵及深加工現代化基地、國家重要石化産業基地和“華中氫能之都”,全面梳理盤活38平方公里潛力用地,加快開發武鋼北湖、新材料産業園等重點片區,推動青山開發區争創國家級開發區,力争到2030年經濟總量突破1500億元,進入全國工業百強區第一方陣。

    經開區将加速邁向“世界車谷”,支持神龍重振復元,實現“車谷造、全球銷”;建設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立足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鍊發展示範區這一國家使命,搶抓京港澳高速改擴建、漢南長江大橋等項目機遇;建設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區。

    3萬億,是承諾,更是新的起點。3萬億,是武漢對未來的承諾,也是時代給武漢的考卷。

    當長江奔涌、光谷閃耀、車谷轟鳴,這座城市正以創新為筆,開放為墨,寫下新時代“武漢答卷”。

    文|楊光華(地産寫字人)觀點新媒體專欄作者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楊光華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