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首開區(文化中心)預計将于2025年6月建成,一期工程計劃于2026年10月竣工並投入運營。
上海電氣首次亮相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展示綠色能源轉型和AI智能制造創新成果,簽署36.37億元戰略合作,覆蓋10余國家,展現“中國智造”實力。
金融監管總局等三部門聯合發布《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7方面20條措施,旨在加強科技金融服務,支持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重點實驗室集群項目主體結構工程近日完工,包含5個國家級實驗室和3個院士核心實驗室,預計在網絡空間安全、機器人技術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該項目標志着深圳在基礎科研和創新能力提升方面邁出重要一步,将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4月2日,北京經開區的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加速其人形機器人Walker S1的商業化進程。20台Walker S1将于今年上半年在東風柳汽工廠部署,提升智能化和無人化水平。
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年收入激增約25%,達到6830億美元,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相關芯片的強勁需求,尤其是高帶寬内存(HBM)的74%年增長率。然而,汽車、消費和工業半導體部門的收入下降,凸顯了市場的不均衡表現。
宇樹科技發布UnitreeDex5靈巧手,具備單手20自由度和94個靈敏觸點,展示其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深厚實力。
4月1日,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舉辦2025賽迪論壇。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宣布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旨在推動制造業發展,布局創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與中試驗證平台,建設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新興産業打造新動能。
王勝介紹,《若幹政策措施》以支持、服務企業為導向,立足于強化資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供給,從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優質企業、打造應用場景、培養引進人才、推進標準體繫建設等方面提出了12條“幹貨”政策措施,匯聚最優資源、集聚最大力量,力争實現“六個一批”,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産業高地。
3月31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宣布未來三年将逆周期發展,加大戰略縱深投入和根技術壓強式投入。孟晚舟表示,華為将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以提升競争力應對市場變化。
3月31日,國新辦就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舉行發布會。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王彥青宣布,将聚焦人工智能、關鍵軟件等領域,培育創新成果轉化平台,推進原創性數字技術攻關。
3月31日,上海申啟紀元智能終端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成立,法定代表人劉利平,注冊資本10億人民币。公司經營範圍廣泛,涵蓋移動終端設備銷售、軟件開發等
君聯資本總裁李家慶透露,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已累計撬動240億元投資北京科創領域。
深圳市發放近2億人民币“訓力券”支持AI和機器人企業,同時啟用3000P Flops智算中心,計劃到2026年智能算力超80E FLOPS。
國脈科技與廈門大學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總投資50億的“國脈未來科學城”,聚焦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領域,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化發展。
對調用納入本地統籌調度的智算雲服務創新主體,經評估對服務采購金額給予一定比例的算力補貼。對具有重要功能的重點智算中心給予能耗指標優先保障。積極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化。
智算規模力争達到200EFLOPS,其中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70%;打造若幹綜合型智算雲平台和一批垂直型智算雲平台,形成一批智算雲標杆應用;培育1-2家戰略型企業和20家高成長企業,吸引國内外頭部雲商在滬擴大投資。
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籌備100億港元“創科産業引導基金”,專注策略性新興及未來産業投資,推動政府服務全面電子化,提升服務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