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與PPI的數據表明消費端需求恢復有限,而生産端的部分行業面臨供過于求的壓力。目前主要問題集中在需求疲軟上。(報告期:2025.02.27-2025.03.28)
國内文旅復蘇進入動能重構期,通過“業态創新-模式叠代-技術滲透”的螺旋式演進,驅動産業生态體繫升級,實現文旅消費聚能躍遷。(報告期2024.12.26-2025.03.27)
在寫字樓市場的壓力下,企業需以“出租率保基本、租金單價提效益”的雙輪策略應對。(報告期2025.02.26-2025.03.27)
從新增貨值來看,1-2月土地貨值增加最多的企業為保利發展控股、華潤置地、中國金茂、中海地産及招商蛇口,新增貨值分别為352.7、344.6、308.3、218.6和207.9億元。(報告期:2024.02.24-2025.03.26)
港資企業整體租金收入呈下行趨勢,僅少數企業錄得輕微增長。(報告期:2025.02.25-2025.03.25)
2024年物企的業績出現明顯分化,随着年報季結束,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下滑、虧損企業數量增多依舊是主要的概況。(報告期2025.02.24-2025.03.24)
“險資+地産+國企+民營”力量布局康養領域,各顯優勢,各方“聚力”才能整合資源,提升服務,推動康養産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報告期2024.12.18-2025.03.18)
如何把未成熟的項目孵化為可實現長期穩定現金流的産品,更多考驗的是住房租賃運營商的項目管理和資管能力。(報告期2025.02.19-2025.03.18)
1-2月,前100房企實現累計權益銷售金額2998.83億元,同比下降約7.04%。降幅較2024年1-12月降幅收窄近22個百分點。
作為2025年開年首單超百億的商辦資産交易案例,有效提振了上海寫字樓市場的發展信心,也預示着核心區域商辦資産的投資價值仍存。(報告期2024.12.26-2025.02.26)
春節消費熱潮下,購物中心實現銷售額和客流的雙增長,表現亮眼。春節營銷中,部分項目更注重挖掘在地文化,而非單純追逐潮流。(報告期:2024.12.25-2025.02.25)
1月土地投資力度最大的企業為華潤置地、建發房産、濱江集團、中海地産及招商蛇口,權益拓儲金額分别為93.52、90.4、82.54、70.73和43.95億元。(報告期:2024.01.22-2025.02.24)
随着商企後勤服務需求增長、公建及城市服務市場化程度的提升,各個細分領域的容量依然較大,各類規模的物企均有拓展空間。(報告期2024.12.23-2025.02.24)
發改委取消分派率要求的目的是減少行政幹預,提升市場化程度。上交所則是通過分派率等指標保障産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並強化信息披露。(報告期:2024.12.20-2025.2.20)
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驅動下,住房租賃市場融資體繫逐步完善,将有望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多元、穩定的投資選擇。(報告期2024.12.19-2025.02.19)
權益拿地金額200億以上的僅有8家企業,100億到200億之間的有9家。(報告期:2024.12.24-2025.01.22)
萬洋衆創城的“萬洋模式”緊密結合地方政府的産業規劃,為産業供應鍊量身打造特色生産廠房與辦公大樓,並復制到了旗下的大多項目上。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權益銷售突破2000億的房企僅有2家,分别是中海地産和保利發展控股,比上年減少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