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有政策強力介入,是因為住宅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必須要有保障的,而商業地産,只要不影響到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只能是自生自滅,而這,也是市場經濟的規律使然。
即便新的土拍來了,也不意味着“春天”就到了,對于“餓肚子”的開發商而言,先要準備好一舉吞下的胃口,才有機會在雄雞高唱的丁酉年一鳴驚人。
或許,買房賣房賺錢都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容易,但小鎮、文旅、養老、醫療、産業這些詞匯,是可以讓土地上種出黃金的,而且,可以比之前賺得更多。
6400元/平米,北大資源在書房闆塊拿下的新地樓面價頂破了龍泉驿的天花闆,僅次于百悅在大面創下的6563元/平米記錄。
為什麼互聯網蒸蒸日上?房地産熱火朝天?各種金融産品層出不窮?因為這些很容易産生泡沫的行業恰恰是盈利空間最大、門檻最低,也是賺錢最快的。
如果今後法律進一步明确,並且落實了那些停車位不應該出售的規定,該有多少開發商不适應?買房送車位這種話,開發商還要說下去嗎?